您的位置:首页 >走进靖州>靖州文化>详细内容

古代民族融合过程中所形成的“靖州锹人现象”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4-26 08:43 浏览次数: 字体:

 

 

  在湘西南的靖州与贵州黔东南州交界之地,有一块被称之为“锹里”的神奇土地,生活着一个奇特的花苗支系族群,他们自称为“锹人”或“锹家”(史书中则将其称为“锹苗”)与山为邻,逐水而居,诛茅构宇,垦荒造田,躬耕于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据谱牒和碑文记载,“锹人”的祖先一部分为“飞山蛮”的后裔,另一部分则是宋元明时期从湘江流域、江西等地迁徙而来的汉民,经过长期的融合,形成了一个个性特征鲜明的族群——“锹”,“锹人”族群以靖州内锹24寨和外锹贵州锦屏、天柱县24寨,共48寨为核心居住区域,也有一部分散居在其它族群地域中。“锹人”讲锹话(苗侗汉三种语言融合的语言形式),唱锹歌(用苗化的汉语演唱山歌),崇锹俗,而“锹话”、“锹歌”成为有别于其它苗族支系种群的最明显标志。

  从明末清初开始,“锹人”又再次大规模迁徙至广西三江、贵州黎平、锦屏、从江等地,重启山林,寻找和开辟新的寨落,他们被称之为“三锹人”或“草苗”(锹苗的谐音)。几百年过去,这些人的后代子孙故乡情结依旧,依然秉持着强烈的族群认同感,演绎和形成了西南少数民族中所独特的锹人现象。“锹人现象”的核心在于锹人具有巨大的文化认同感,族群认同感和震撼心灵的诚信;具有强烈的纯朴自然的道德观、价值观,敬畏自然和生命,天人和一的理念;具有坚强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坚守的理念;具有独特的文化创造力和文化审美观;所有这些是一个历经千年磨炼,千年创造与千年积淀的历史过程。

  近年来,有石林教授,余达忠教授等专家以及本土学者开始涉足“锹人现象”研究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果。我们期待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揭示为历史所湮没的“锹人现象”,破译古老民族文化的基因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