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走进靖州>靖州文化>详细内容

苗族歌鼟在课堂

作者:潘志秀 来源:中国花苗网 发布时间:2015-10-10 09:43 浏览次数: 字体:

保护、传承和发展原生态民歌,是尊重和保护民族多样性,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内容。可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原生态民族歌手出现严重“青黄不接”,原生态民歌的传承越来越困难,有些甚至面临濒危失传的危险。目前,靖州苗族歌鼟就处于这种状态。本人根据自己的传承经历和教学实践,浅议靖州苗族歌鼟传承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传承的最有效途径——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

一、靖州苗族歌鼟简介

在靖州“锹里”地区,生活着2万多苗民,俗称“花苗”,当地“花苗”以“口传”方式记录并传承着一种民间音乐——靖州苗族歌鼟。“歌鼟”是流传在锹里地区男女歌队对歌和喜庆宾主对歌时唱的一类多声部苗歌,它集茶歌、酒歌、饭歌、山歌、三音歌、担水歌等为一体,它贯穿于苗民各个生活中。而后约定俗称,苗民便把“歌鼟”视为“多声部苗歌”的总称。

靖州苗族歌鼟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及民族习俗可分为:茶歌调、酒歌调、饭歌调、山歌调、担水歌调和三音歌调等。其歌词多为七言四句,内容涉及到历史传说、祭祀礼仪、生产劳动、婚姻恋爱、劝事说理、唱咏风物等传统文化的诸多方面。音乐的音律和音程有鲜明的个性和特点,演唱采取由低至高、由轻至重、由少至多的递进形式,多以单人低声部起歌,其他声部先后进入,多个声部相互交替流动。演唱语言主要用当地苗族土语(酸话)。其歌唱活动往往与苗族民俗紧密相连,融为一体。

苗族歌鼟作为一种在特殊领域和特殊族群中使用的民间歌种,其价值主要有三点:

(一)学术价值:在中国民歌中,多声部侗族大歌已为世人认知,而多声部苗族歌鼟却不见经传,两者同处同一地区流行至今,并且又有本质的区别,无论从音乐方面,还是从历史、民俗、语言学等方面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二)艺术价值:体现在它独特的旋律及和声的音程关系上,是对立与统一的结合体,是劳动人民天才的艺术创造力所形成的奇特艺术现象,更是当今音乐创作难得的借鉴、参考之本。

(三)实用价值:发掘、抢救、保护苗族歌鼟,对“锹里”地区乃至整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苗族群众文化生活,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传承苗族歌鼟的紧迫性及重要意义

随着锹里地区交通和通讯的不断发展,当地苗族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原有的传统生态模式受到外来文化、现代文化、市场经济和传媒信息的冲击,苗民原有的生存方式和生活习惯发生改变,苗族歌鼟传承变得越来越困难,苗族歌鼟面临失传的危险。

(一)苗族歌鼟赖以生存的传统文化空间迅速萎缩。一些传统民俗日益淡化,规模越来越少,特别是婚娶新事新办、寿宴诞辰从易从简,传统节日逐渐被现代节目所代替,歌鼟演唱的主要场所逐渐减少,过去三天三夜的演唱场面不复存在。

(二)一些资深、颇有造诣的重要歌师因年高体弱逐步退出舞台,有的相继谢世。目前真正会唱、能唱歌鼟的歌师已不足50人,40岁以下的更是寥寥无几。

(三)经济的压力促使许多青年外出打工,加上学校教育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苗族文化在当地的传播,大多数青年选择上学而不是学歌,同时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人们对苗族歌鼟的兴趣越来越淡漠。结果是苗寨无人学歌,节日之时无人对歌。苗族歌鼟歌师、歌手出现严重“青黄不接”。苗族歌鼟正面临后继无人、濒临失传、被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同化的巨大危险。

靖州苗族歌鼟作为一种在靖州锹里这个特殊地域和锹里苗民这个特殊人群中使用的民间歌种,与地方文化和谐共生,并成为这一文化得以延续和创新的根基和命脉,是优秀的民族原生态音乐文化。苗族歌鼟在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曾被贺绿汀、白诚仁等音乐专家誉为“民歌奇葩”、“天籁之音”。保护和传承苗族歌鼟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能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三、苗族歌鼟的最有效传承途径是课堂教学

苗族歌鼟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后,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加强了对苗族歌鼟的保护和传承力度。重视歌鼟基础保护工作,搜集整理歌鼟歌词,成立苗学研究会,编写歌鼟简易教材;加强歌鼟基地建设,扩建大堡子岩湾歌场,修复大堡子岩寨鼓楼,保护和开发三锹地笋苗寨等;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组织歌师、歌手参加首届“CCTV——中国民族民间歌舞盛典”,参加中国音乐频道《民歌﹒中国》栏目《魅力靖州——走进三锹“苗族歌鼟”》系列节目的录制工作,参加全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调演,举办“湘黔桂三省苗歌会”等。这些措施,为保护苗族歌鼟,宣传扩大苗族歌鼟的影响,调动苗族青年学歌热情,提供了条件,产生了积极效果。

部分歌师也积极行动,主动培养青少年歌手,开展苗族歌鼟传承工作。如利用农闲和夜晚,教本山寨青年唱歌鼟;成立民族艺术团,教演员唱歌鼟并组织外出演出等。本人作为土生土长且受过正规音乐教育的教师,一直以传承苗族歌鼟为己任。一方面以怀化市政协委员、靖州县政协委员的身份,多年坚持撰写关于发展歌鼟旅游产业,加强歌鼟的保护与开发,开办歌鼟培训班,歌鼟进校园、进课堂等方面的提案,引起县领导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动了歌鼟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另一方面积极参加中央、省、市的各项汇报演出和比赛活动,受邀到怀化学院教音乐系学生唱苗族歌鼟,参加县庆歌鼟演唱,参与接待上级领导和音乐专家学者、媒体记者,并多次参加拍摄宣传苗族歌鼟的纪录片,如:“歌鼟声声伴相逢”,“远山的歌鼟”,“靖州苗族歌鼟——莺声流韵千古音”等,这些都较好地传承和宣传了靖州苗族歌鼟。本人深刻认识到培养苗族歌鼟歌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合音乐教师的身份条件,多年来一直坚持每周用一节音乐课教学生唱歌鼟,同时还开办了十多期歌鼟培训班,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基础条件较好且对歌鼟较喜爱的中小学生唱歌鼟,共培养出歌鼟小歌手500多人。

根据十多年传承宣传苗族歌鼟经历和培养歌鼟小歌手的教学实践经验,本人认为传承苗族歌鼟的最有效途径是课堂教学。因为传统歌鼟传授的方式是口耳相传,受传者范围狭窄,人数少,培养时间长,培养一名歌师需用几年甚至十几年时间,而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苗族青年的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发展生产、发家致富方面,她们根本没有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来专心学歌。采取课堂教学途径向学校传授歌鼟,一方面是受传者范围广,中小学生、大学生均可学习,苗族学生、汉族学生、其他民族学生均可学习。学生们能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学唱歌鼟,做到两不误,学歌还能丰富学生精神生活,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习。另一方面,本人创造性地把歌鼟与现代音乐教学相结合,给每一首歌鼟谱曲,学生们可以根据曲子来学唱歌鼟,易学易会,提高了学生学歌的兴趣和效率,是最有效的歌鼟传承途径。

四、课堂教学传承苗族歌鼟的方式方法

首先,给学生放自己与其他歌师在重要的汇报演出和比赛时唱苗族歌鼟的光碟录像,使他们感受到歌鼟这种原生态音乐之美,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请来其他歌师与自己用多声部演唱歌鼟的四句歌、茶歌、酒歌、担水歌、山歌、三音歌等种类,让学生们对歌鼟有个近距离的切身感受和总体认知。

   第三,确定学生声部。根据学生的生理条件,音色、音域、常用音域及换声点的综合情况,确定学生的声部适合唱高音、中音,还是低音。如果一时不能确定的,可通过对他们进行中声区的训练,观察其常用音域及其在向上、向下两个方向扩展音域时,向哪一端伸展更为容易来确定。在此基础上,把全班学生分成男生组和女生组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再分为高、中、低音三个声部小组。

   第四,进行分组训练。①首先本人用酸语,示范念唱歌词,再把这首歌的不同声部(高、中、低声部)各示范唱一遍,让学生感受不同声部的美,并使他们知道不同声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②教学生用酸语念唱歌词。③当学生会念唱歌词之后,连句带他们用中声部唱这首歌鼟,因为中声部是苗族歌鼟中的主旋律,所以要求每个学生都会唱。④当学生唱熟主旋律后,再逐句教学生唱适合他们的声部,然后用电子琴弹奏该声部的歌鼟,学生轻声跟琴唱词,经过反复的听、唱练习,大约十课时左右时间,学生们就基本能用规定的声部唱一首歌鼟了。

第五,创造性地对歌鼟歌词进行谱曲,把歌单发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词、曲在休息时间自己练习,便于他们更快的掌握和巩固歌鼟词曲。

   第六,进行组合训练。在分组训练取得较好效果的基础上,把高、中、低音三个声部的学生组合起来,先确定表现较好的领歌人,然后按唱歌顺序进行练习多声部合唱歌鼟,再把男、女声进行合练。男、女声合练时一般安排男声唱低音,女声唱中、高音,也可根据音色的不同有所变化。练习时,同时注意学生的发音,随时提醒学生在演唱时不要向其他声部方向转移。大约经过十课时训练后,学生们就能合唱出一首优美的多声部苗族歌鼟了

第七,学生们学好一首后,再用以上的方式方法教学生学会唱苗族歌鼟的其他种类。同时向他们介绍歌鼟知识及演唱技巧。经过共约五十课时的教学培训,就培养出一批苗族歌鼟小歌手了。实践证明,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歌鼟歌手,课堂课堂教学是苗族歌鼟传承的最有效途径。

五、苗族歌鼟的继承与发扬

锹里苗寨,自古以来就有“白饭养身、米酒养神、歌鼟养心”的说法。在生活中,我们以“学歌”来作为对族内的自我认同,以“对歌”来实现与外界和人际互动,以“教歌”来实现文化和精神的传承。在这里,歌鼟形成了口口相传至今的习俗!如今,歌鼟已经被从古朴苗寨中推上讲台、推向外界,通过与现代音乐教学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出更多的青少年歌手,这是中国原生态民歌传承的最有效途径!

千年传唱的苗族歌鼟,不仅是荡漾着花衣苗最古老的传奇,更是流淌在优美旋律中的花衣苗民族志。苗族歌鼟作为东方民族音乐研究的“活化石”,作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带着她的神奇和魅力从大山深处走来,在各级各部门的重视和关心下,通过全体歌师的共同努力传承,采取课堂教学等有效的传承途径,靖州苗族歌鼟一定会不断发展和延续下去。